Signed in as:
filler@godaddy.com
Signed in as:
filler@godaddy.com
去逛DC的一个中文书店。书店在Dupont Circle边儿上。老实港,DC城里这么多“Circle”, 最适合玩耍的就是Dupont Circle, 没有之一。 当年修这个Dupont Circle是为了纪念一个海军将军Samuel Francis Du Pont. 说实在的,没搞懂为啥会选Samuel Francis Du Pont出来纪念一波,印象里他也没啥特别能拿得出手的业绩。也难说因为将军本尊出自Du Pont (杜邦)家族,大户人家。起初,这里立了个他的铜像。铜像刚立好的时候,大家一看,说这都特么什么玩意儿啊。。太丑了。。。杜邦家自己人也觉得这铜像做的也忒他妈了寒碜了,简直有辱门风。于是就撺掇政府说给换一个!央告了好些年,政府后来松口了说要换你们家自己掏钱找人换去!杜邦家有老钱,根本不在乎这仨瓜俩枣儿的。很快他们就找人用大理石雕了现在这个喷泉,替换了铜像。喷泉的支座是三个人像,各自代表大海,风,和星辰,暗示这是纪念一位风帆战舰时代的海军将领。说实话这喷泉比原来内个铜像强多了。杜邦家是有审美眼光的。不是土财主。

天儿特别好,于是就先跟周围走了一会儿。碰到几个人好像是在拍外景。远远看过去,像是Bill Murray。也没好意思凑跟前仔细看到底是不是。


从DuPont Circle过马路走 Massachusetts (麻省)大街, 往东南方向走几个block, 是另一个Circle: Scott Circle,中间的铜像是General Winfield Scott。Scott算得上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将军,没有多少之一,是美国陆军正规化的奠基人。老头子毕生行伍,在陆军60来年,征战无数。仗打得怎么样另说,名声威望确实不低。后来内战中那些出类拔萃的将军,像Robert E Lee, Grant, Sherman,McClellan, Beauregrad等等,都在老头子当年军帐前听令。当时远在宾州有个小学教师Benjamin Franklin Hancock, 估计是Winfield Scott的唯粉,以至于给刚出生的儿子起名叫Winfield Scott。好像这回蹭名人的名字管用了,这儿子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波多马克军团的雷霆”Winfield Scott Hancock。美国内战开始的时候,Scott垂垂老矣,又中了风,马都没法骑了,但是依然帮着林肯订了一个长期的战争计划。后来整个内战的进展,基本上还是按照老头子定的这个剧本走的,一直到联邦最后的胜利——老头子还真不是浪得的虚名。
Scott Circle的西北边一点,是菲律宾大使馆。大使馆对面, Circle的正西方向,有一条南北向的小街道,叫Battan (巴丹) St。 跟巴丹街对称,在Circle正东边,有另外一条南北向的小街道,Corregidor St. (科雷吉多)。不用问,这么命名肯定是纪念第一次菲律宾会战中的巴丹战役和科雷吉多战役。巴丹战役本身没啥大亮点,守军很快就降了。倒是接下来的巴丹行军成了美军战俘的噩梦。所以保不齐这条街是在纪念巴丹行军。 科雷吉多是美军在菲律宾的最后一仗。面对彪悍的日军,麦帅很快意识到局面已不可为,就坐着潜艇遁了,赢得仓皇北顾,只留下个副手Wainwright惨淡维持。 Wainwright也没维持太久,就带着残兵在Corregidor投降了。麦帅记性好,一直没忘了在菲律宾把自己打了个灰头土脸的本间雅晴。战后审判战犯的时候,从严从快地把本间给判死刑,毙了。后来很多人指责麦帅干涉审判,并且认为本间虽然有罪,但不至于死刑。岔开说一句,一直以为二战日本军人里最应该被弄死的是那个参谋辻政信。可惜这人一直全须全尾地活到战后。Wainwright也命大活到了战后,密苏里号的投降仪式上站在麦帅身后,瘦得像根筷子。后来他得了荣勋。


Scott Circle 本身是麻省大街和16街的交叉口。16街差不多是DC的中轴线。往北一直穿过马里兰,最后能延伸到宾州的Gettysburg (葛底斯堡). 站在Circle往南边看,就是白宫。
穿过Scott Circle,沿着麻省大街继续往东南走两个block,又是一个Circle:Thomas Circle。以前想当然地以为是为了纪念Thomas Jefferson。后来才知道这是纪念内战是的另一位联邦军将领George Thomas。内战中他一直都在西线作战。跟很多西线的将领一样,George Thomas的大众知名度并不算高。因为民众对西线的战役的关注度远不如东线。东线的战役,像Battle of Gettysburg, Battle of Antietam,Battle of Bull Run…都发生在两边儿的首都附近,自然容易吸引流量。像西线的Shiloh, Vicksburg, Chattanooga…估计都没几个人知道那都是什么破地方。。。是根据老Scott的计划,联邦取胜的关键就是要掐断南方所有的交通动脉,尤其是密西西比河的航运,断绝补给,物流,然后就可以蟒蛇一样把南方慢慢困死,这些都是西线的任务。后来西线的谢尔曼觉得这个办法行,于是更进一步,干脆一把大火从Atlanta直接烧到Savannah, 然后掉头北上,接着一把大火烧了南卡的首府Columbia。(有人说Columbia的火不是谢尔曼放的)这已经有一点后来总体战的意思了。
这个铜像塑得非常精神。走进看基座上有行字儿:JQA Ward,是那个雕塑家的签名:John Quincy Adams Ward。其实他跟亚当斯他们家没有半毛钱关系。。。看来那会儿按名人的名字起名儿是潮流。雕像后面那栋楼,差点儿称为中国驻美大使馆。

转了一大圈儿,最后逛了逛书店。临出门儿的时候看到一本陈冲的书。伊演电影是挺牛的。。。不知道文笔咋样。
